许多人以为科学与宗教是冲突的,认为两者不兼容。宗教主义者认为“科学有局限”,不可能发现并解释宗教的许多现象;科学主义者认为“宗教非理性”,无法解决问题的本质。到底孰是孰非?答案是:双方都错了,错在没有看到自己的局限。也因此,科学与宗教是可以被个人所兼容的。
说“科学有局限”,这话其实是错的,错在“科学”是无所谓局限不局限的,科学无顶峰,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是一种不断怀疑的精神所产生的求证态度(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一套验证方法)。精神和态度是没有局限与否的,但是验证方法却会因知识的发展演进程度而形成“局限”。
认真归结起来,真正的“局限”是我们身体的知觉体系,精确的说是“知觉组织因素群”(perceptional organization factor clusters),也就是说,我们人体对外界的认识是由于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而产生得出的感知,“知觉组织因素群”是一个集合体,具有知觉的多维性、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既与外在客观事物有关联,也与内在思维主体神经生理系统相关。
知识是从认识中得出的系统性学问,它是感知(sense)出来的,不能感知时我们就叫做“没道理”(make no sense),“知觉不出内容”(senseless),如“圆圈就是圆的”;感知紊乱我们叫做“胡说”(nonsense),如“民主的东西可以不是民主的”。从许多测试结果和逻辑推论看,我们人类的知觉体系不能说是完美无暇的,也因此,我们的所谓“验证”(verification, 推论能力和感觉能力)可能是有局限的。
这个感知体系的局限就是宗教的起源,相信宗教首先就必须相信人类自己是有局限的,而这个局限也是超出我们认知能力的,如某些生物没有眼睛,也就是不具有视力,因此是无论怎么样讲都无法使它明白缤纷七彩的世界。同理,我们的感知局限也局限了我们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我们甚至不知我们的局限是在什么地方。这也是“不可知论”的产生背景。维特根斯坦说: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最好就是保持缄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推论,宇宙中既然有比我们低等的生物,也就有可能存有比我们高等的生灵,比起宇宙,我们的所谓的知识微不足道,既然如此,“神”或“上帝”就不能否定,它们比起我们完美得多,甚至就是“完美”的化身,人在宇宙面前就必须谦卑而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自以为能够掌握宇宙的真理,因为我们有太大的局限。
另一方面,科学主义者认为“宗教非理性”的说法也不正确。恰恰相反,上帝与理性的关系最早还是从基督教这里开始的,早期基督教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354-430)论证上帝存在的命题用的就是理性的方法。
他认为真理的来源高于人类的理性;理由是:它不可能低于理性,否则理性将判断真理,而不是相反;真理也不可能来自理性之中,因为真理不变,而理性则不(按:指的是绝对性),理性不可能于自身中产生规则。这个高于人类自身知识理性的来源导致知识有无可置疑的确定性,因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确定性和确定的知识从何而来的问题就有了答案:上帝是真理自身,人类真理因此来源于上帝。
奥氏的理性在这里是指能感知能推理的一种禀赋,这种禀赋是天生的,来自上帝。事实上,理性的意义可以追溯得更早,在古希腊时期,理性的意思就是“宇宙的心灵”,到了中世纪转变为“上帝的禀赋”,到了近代才转变为“科学的精神”。
因此所谓“理性”的说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感知能力。至于今人所谓的science (科学)和其范畴其实是到了近代才出现的字眼和领域,早期是叫做natural
philosophy(自然哲学),那时只是探讨自然科学的领域,后来因为经验主义的出现,才把社会科学也包括进去。
科学派与宗教派之间的矛盾是因为没认清科学与宗教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早在17世纪的康德,就发现宗教学问与世俗学问是必须划界的,在他的论证之后,宗教彻底从各学科和高等学府里撤出,独立为神学院,从此彼此相安无事。到了20世纪,人类更认识到这是两种不同的真理系统:内在真理与外在真理。并对两者做了严格的规范。
内在真理(Intentional truth)是指通过内省和个人神秘感知的领悟能力获得的知识,如宗教神学、艺术创作、道德修炼等。由于这些知识缺少科学方法所需要的普遍性,它只作用于某个独特对象,对该对象来说是有可证性和重复性的,但对外人来说却并不如此。当一个个独特对象前后获得了共同的体验,那么宗教或派系就开始产生。
外在真理(Extensional truth)是指我们通过认知系统所获得的各种知识,尤其是教育体系和高等学府所探讨的知识。也就是一切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这些知识在确定为知识前必须通过科学的验证,在确证之后成为“暂定真理”,并在无法证伪之后成为既定真理。
不管是内在真理还是外在真理,这两者是不可交集的,也就是你不能用内在真理的方法来论证外在真理,也不能用外在真理的方法来论证内在真理。有神论者常犯的错误是常用内在真理的方式来强释外在世界,而无神论者则反之,用外在真理的方法企图推翻内在真理的存在性。
只有当我们了解到这两者的范畴不同,我们才能了解到科学与宗教其实并不冲突,因为悟性和理性可以并存。一个科学家可以有宗教信仰并且毫不影响其科学研究(有时甚至更能推动他深入研究,因为了解真理就是了解未知的神);而一个宗教家也可以有科学的精神并促使他能更好地安排入世的工作,甚至构造它的宗教。
著名心理学家斯科特 派克(Scott Peck)通过临床心理分析,得出人类人心智成熟的四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循序渐进,而只有达到第四阶段的人才能完全体会并接受科学与宗教,这是心智完全成熟的表现。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停留在第一、二阶段,只有少数理解上述这道理的才能达到第四阶段。四个阶段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幼儿都处于这个阶段,内心混乱无序,自我中心,无视和违抗他人的意愿,极端利己,缺乏同情心。除了幼儿,很多罪犯的心智一辈子也停留在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盲目崇拜权威,且视世界为简单的善与恶、对与错、我们和他们。孩子一旦绝对服从父母命令或其他权威人物,就会无所畏惧和缺乏羞耻感。很多宗教信徒都在这一阶段,他们盲目服从上帝,从不质疑其存在,由此所带来的谦卑和意愿促使他服从与服侍。另外,大部分良好、守法的公民也没有脱离这一阶段。
第三阶段:
以科学态度怀疑和提问。这阶段的人不接受基于信仰的事物,只接受能被逻辑论证并确立的事物。许多科技人员处在此阶段。他们拒绝灵性或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因其难以测量或能被科学证明。一些有信仰但脱离简单教条主义的信徒也处于这个阶段。
第四阶段:
享受存在的神秘和奥妙又不失怀疑精神,能感知自然的宏伟并对善和恶,慈悲和怜悯,同情和博爱发展出深层次的体会。与第二阶段明显不同之处是,他既不盲从,也不为逃离恐惧而信仰。他具有真正的信仰,不轻易论断他人或因被冒犯而妄施惩戒。他爱人如己,不再自利且能原谅敌人。此阶段的人也被视为是神秘行者。
你是处于哪一个阶段?如果你觉得宗教是迷信,法轮功是邪教,而马克思主义完美无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宇宙真理且能回答所有的问题,那么我要告诉你:你是陷入了另一种迷信,甚至是另一种邪教。
(本文链接:《被挟持的两种真理》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