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问法到底对不对?或者说,这样的思维方式到底对不对?答案是:错了。错在哪里呢?错在它制造了一个虚假的两难(false dilemma)。
要了解什么是虚假的两难,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两难(dilemma)。两难是一种左右为难的局面,包含一个析取(disjunction)为前提的论证。例如:全能的上帝能否做一块祂举不起的石头?这个命题的两难是:如果能,全能上帝如何实践“举不起”?如果不能,上帝还是全能吗?
两难推理分两种:1.建构性两难推理,又称“取拒式”(modus ponens,即肯定前件),其形式上“如果A则B,如果C则D,A或C,因此B或D”;2.破坏性两难推理,又称“拒取式”(modus tollens,即否定后件),其形式是“如果A则B,如果C则D,非B或非D,因此非A或非C”。
两难命题一定是悖论(但悖论却不一定是两难),也就是析取前提必须是假,否则就是“虚假的两难”
。例如:“你选择民主还是选择动乱?”、“你要面包还是要自由?”、“你要经济还是要人权?”例子里的“民主”与“动乱”、“面包”与“自由”、“经济”与“人权”等析取前提都可同时为真,因此两难命题不能成立,也就是说,它们都是“虚假的两难命题”。
中国著名的两难命题“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说法,其实也是一个虚假的两难,因为“鱼”和“熊掌”是可以同时兼得的,也就是析取前提都可同时为真。只不过古语积非成是,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中共想必是从这里盗取了灵感,以为今人也可以同样被糊弄忽悠,可惜他们不了解科学的进步,算盘打错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