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研究西方哲学,如果不是体制外的,那么就无可避免不被误导。好像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所广泛使用的“人本主义”就是典型的例子。所谓“人本主义”(humanism),其本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精神,是中世纪神本主义的反动,它要求脱离以神为中心的人生观而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与现实世界。因此“人本主义”也被认为是“人的发现”。
但是在大陆,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却出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那就是“人本主义”既是用来指称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也用来形容德国尼采、叔本华、齐克果(大陆叫鄂尔凯格尔)等人的非理性主义(irrationalism)哲学。国际上通用的“非理性主义”一词却基本上舍弃不用了。
这个做法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什么?了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就不难猜测推理,不就是为了逃避被非议而刻意创造出的一个“遁词”嘛。非理性主义哲学臭名昭彰,被认为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特别是自从法西斯份子将它列为是富国强兵、统治世界的思想依据后,更是备受世人责备与唾弃。大陆既要推介非理性主义哲学,又怕世人诟病,于是就想出这个“偷桃换李”的诡计,这是极权社会的特色。
大陆哲学界将“人本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互换,并与“人文主义”混为一谈,有些甚至就将人本主义英译为"humanitarianism"(即“人道主义”),试图鱼目混珠。这个做法虽然消除掉了非理性哲学的负面评价,也提升了非理性哲学的人文价值,可是,这么一来,假理成了真理,思想和真相被搅浑,还能出学问吗?做法科学吗?
将一个哲学概念胡乱改造使用,就是对思想的“指鹿为马”,其后果就是思维的内部架构因此失去逻辑联系,陷入混乱,人们从此无法明辨是非,而今后的科学发明(包括人文科学)也就无从产生,不要说大国崛起,就是要保持国势不衰败都难。
『本文链接:《唱红歌是非理性主义运动》(8/2011))、《充满阴谋的“形式主义”》(5/201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