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7日星期四

可被证伪的命题不是伪命题

近些年来大陆舆论界喜欢用“伪命题”来否定一些官方在政治上的论断,比如“亡国是伪命题”这例子,论者举出许多经验事实证明他们的说法是对的,可是,他们论证虽然正确,可是能证明的却不是该命题是“伪命题”,而只是证明了命题不能成立的错误。

到底命题错误或者命题不成立是不是就等于命题是“伪命题”?答案是:两者并不等同。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命题”,什么又是“伪命题”。命题(proposition)是古希腊亚里斯多德逻辑论述中的判断,即通过肯定或否定说明某物存在或不存在的语句。在普通逻辑中,泛指表达判断的语句,即指每一个具有真假的语句。如“水银是液体”或“水银不是液体”这两个都是命题,可是这两个命题却不可能同时皆为真,其中必有一假。显然,前一个命题是真,可是我们却不能说后一个命题是伪命题,只能说它是假值命题,也就是说它是错的。

为什么是这样?这是因为科学允许假设,也允许犯错,在我们设立命题时,我们并不知它真假,只有经过论证才能证明。因此,只要能够被论证出真假值的假设,都是“命题”。这也是为什么思想言论必须自由,不能因言获罪的理由。因为我们的文明发展就一直是在“自以为是”的错误中走过来的。你敢说“太阳下山了”这句话没错吗?

既然这样,那么“伪命题”又是怎么回事?“伪命题”(pseudo proposition)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用语。指的是命题无法进行证明(verification),无法判断真假而进行肯定或否定,如形而上学的命题就是。形而上学经常呈现出一种正也对,反也对的样态。康德著名的“二律背反”就是如此。

另外,许多神学命题牵涉到空词(null set)的,如“上帝存在”(或“上帝不存在”)、“灵魂不朽”等也都是伪命题,中世纪有名的一个伪命题是“针尖上的天使”。这么说,并不是反宗教,而是认为神学命题不能用逻辑分析,因为它是超越逻辑理性的,也就是理性来自真理,而不是反之。神学是属于“内在真理”而不是认知意义上的“外在真理”。(参见拙帖《被挟持到两种真理》(8/2011))

形而上学的命题由于没有认识内容,虽具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却无法根据经验证实来判定真假,既不是事实命题(经验命题),也不是形式命题(逻辑命题),因此,它是“无认知意义”的伪命题。

伪命题的出现其实是认知出错所致,也就是一开始就出现思维错位,将两个不相干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所致,比如“天空很忧郁”之类。文学艺术允许这种错位,但逻辑思维却是绝对不允许的。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假值命题”和“伪命题”不是同一回事,“假值命题”虽然是错误命题,但还是命题,而“伪命题”却是连命题也不是。

【本文链接:《逻辑证明能确定一国体制之真假吗?不能》、《反逻辑的辩证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